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四川便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如今,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四川省在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2020年四川省进入产业化阶段有效专利比例达38%,全省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次数达6万余次,“十三五”期间累计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00多亿元。
“知识产权是重要的市场要素,知识产权运营是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识产权事业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下称中心)主任谢商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运营要让“青果子”尽早变成“红果子”,“知产”变“红利”,关键是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创新机制让“青果子”红起来
今年6月,四川省出台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专章部署“深化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提出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谢商华表示,按此前政策,科技成果是国有资产,高校院所如果对外转让、许可使用、投资入股需费心费力且承担巨大风险。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职务发明获得的专利权属于单位,既不能共享所有权,也无权决定科技成果是否转移转化。
为了让科研成果“青果子”红起来,四川省自2017年起在20个试点高校院所开展职务发明知识产权权属改革,被称为科教界的“小岗村试验”。至2020年底,试点范围扩大至45家单位,累计分割确权600余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近百家,带动社会投资100多亿元。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成为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从而破解科研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关键一招。
在四川这片创新热土上,也有着助力消除高校知识产权市场化流转“堵点”的政策革新,比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的“华西九条”。
今年9月27日,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刘进将成果转化获得收益后被奖励的1亿元个人所得捐赠用于设立专项规培发展基金,“华西九条”也被更多人所认知。记者了解到,2020年至2021年,华西医院与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新型骨骼肌松弛药物”“超长效局麻药”两项专利许可及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合同总金额7.5亿元,涉及的专利均由刘进及其团队研发产出。
华西医院成果转化部部长袁淑兰介绍,“华西九条”即2018年出台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九条激励政策(试行)》,其将激励科技人员积极性放在优先位置,在激励创新创业、加速成果转化、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了具体举措。“华西九条”实施以来,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华西医院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入股方式已成立了6家科技公司,市场融资30多亿元。
“‘华西九条’解决了长期以来成果转化中,个人与单位权属分配上的政策真空问题,让科研人员在成果对外转化、个人持股以及开办公司时有所保障,也为医院的创新产出提供持久稳定的支持。”刘进向记者表示。
做实服务 由“青”变“红”快起来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需要围绕市场创新主体的需求,多途径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拓展知识产权供需对接。”谢商华向记者表示。
为了让科研成果“青果子”红得快起来,四川省通过打造“平台+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产业”六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建立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产业化、商品化、资本化、证券化,首批授牌的4家示范基地运营总金额超20亿元。此外,中心还通过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贯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全领域的一站式服务;指导建成了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连续牵头举办5届天府知识产权峰会,累计促成知识产权交易项目1000多个,实现交易额400多亿元。目前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正在建设以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市州及区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公共服务网络。
不久前,在成都举办的2021·天府知识产权峰会(下称峰会)现场设置的供需对接洽谈区里,路演单位与创新主体、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等进行自由交流,实现了知识产权权利人、技术需求方和投融资机构的精准对接。据统计,峰会上共签约12项知识产权交易运营项目,总金额超7亿元。其中,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德阳服务中心推荐的石墨烯发热地板产品项目估值2亿元,该产品所使用的“一种温度监测电路、控制系统及装置的先进材料”专利入选高价值专利及技术成果库。
作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重要一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四川省首批授牌的4家知识产权运营示范基地中,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川大技转)是唯一的一家服务主体。短短一年内,川大技转已成功孵化服务16个科技创新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实现产值过亿、估值过亿。“科技成果转化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同利益相关者诉求交织、相互制约。”川大技转总经理刘科告诉记者,川大技转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学校支持、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运营的总体思路,通过有效运营实现专利的最大商业价值,让高价值专利在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更大的支撑促进作用。
“下一步,中心将在制度机制模式创新、知识产权服务跟进、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金融生态构建、交易市场培育等方面,继续探索新模式、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升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水平,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提供有力支撑。”谢商华表示。(李思靓)
(责任编辑:吕可珂 编辑:高云翔审校:崔静思)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摘抄: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