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洗漱做家务,都免不了要用热水。水龙头打开,热水器同步作业,将水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白白流掉一盆冷水。。。。。。如此循环往复,每天浪费的水不计其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73岁的廖爷爷,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他发明了节能的热水器、带吸盘的拖把、不用电的洗衣机。。。。。。三年时间里,拿下五项国家专利,让身边的人赞不绝口。
半年时间发明省力拖把
73岁老人廖洪模家住大渡口锦天佳园,1米78的瘦高个,一套格子西装搭配皮鞋,西装外套露出马甲背心和淡紫色衬衣领,精神矍铄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廖洪模是重钢退休工人,初中毕业后不久,进入綦江松藻煤矿上班,两年后转入重钢工作。“从参加工作,我就喜欢学习研究技术小革新,为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廖洪模回忆,喜欢上技术创新,最早还得从修建马路说起。他们那个年代,大多靠体力做事,修马路用简易的索道搭上一个箩筐运输石头,为了节省劳力,他想办法把箩筐换成一个有闸门的铁框,这样既耐用也方便卸石头。
60岁退休后廖洪模一直与老伴陶婆婆生活在一起。“在家里,我不会煮饭、烧菜,老伴都安排我做家务,例如擦玻璃、拖地、洗碗之类。最痛苦的是拖地,拖一会儿就觉得腰酸背痛,身体难受。寻思必须进行改进,要省力不费劲,就要费脑子想,发明一种拖把,可以把地拖得很干净,还不费劲儿。”廖洪模一边说,一边走到自家楼顶屋顶花园,这里是他的私人“发明”基地,放满了各种手工工具。
“气吸式多功能组合拖把,是我第一个申请专利成功的发明。”廖洪模介绍,这种拖把适合在医院、企业等,有大面积的需要打扫的地方用。拖把采用了真空技术和杠杆原理,将吸盘安装在拖把的底部,然后在拖把的两侧组合胶接装配地刮。拖把底部的吸盘,可紧紧吸附在地面,而拖把杆下端,安有滑轮,拖地时只需轻轻推着拖把着,便能在吸盘的帮助下,把地拖得干干净净。
廖洪模说,千万不可小看一个拖把的发明,从构思、画图纸、电脑制图、再到买材料、制作,我整整花了半年时间。
零基础学会电脑绘图
“发明拖把前,首先要解决怎么去做的问题,所以需先学会电脑绘图、画图纸、各种机械原理等。”廖洪模说,掌握了这些本事,才能去实践去操作,不断试验、计算、再试验,得出最后的成品。
廖洪模搞发明的这些想法,却遭到家人强烈反对。“你这个样子都能搞发明创造,那些工程师和科学家不就失业了吗?”陶婆婆说,我最先给他泼冷水,但他还在电脑上学会了画设计图。
“闭关潜心学习了三个月的软件设计,从零基础开始,一点一点地逐个攻破,再反复练习,算是基本掌握。”廖洪模熟稔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他发明的物品的各种平面、立体设计图及原理。记者看到,在廖洪模家里的书柜堆满了各种书籍,其中有《建模设计经典》、《高电压技术》、《解析几何教程》等。
“发明期间,脑海里想得全是跟发明有关的东西,不在屋顶实验,就在家里绘图。有时候走路,边走边想,最后都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去了。”廖洪模笑着说,拖把款式研究出来后,又学着写专利申请,不到一年实践,便获得了专利。而老伴陶婆婆也渐渐开始理解他,不让他做太多家务,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发明中。
小小发明共获五项专利
廖洪模脑海里面构思的发明创造,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在三年时间里,他付诸实践的,便有5项获得了发明专利,其中包括蓄能式自来水热水龙头节水缓存器、气吸式多功能组合拖把、冲擦式餐具清洗器等。
“我的退休工资,一个月两千多,发明创造需要很多材料,由于受现实状况限制,我只能把一项发明投入的资金,控制在几千元以内。因此,我脑中想法很多,但真正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小发明。”廖洪模说,小发明不可轻视,恰恰是很多小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例如安全带、抽纸盒等。
“当今社会,过低碳环保的生活,可谓是潮流所趋,而我的发明,大多也是在朝这个主旋律走。例如蓄能式自来水热水龙头节水缓存器,便是一项节水类型的小发明。”廖洪模边说边走进厨房演示。“冬天马上来了,我们洗碗、洗脸、洗澡都需要热水,但每次开热水前,都会流出很多冷水,而这些冷水便被我们浪费了。”廖洪模打开水龙头,足足流了一盆冷水,水才开始慢慢变热。
“但装上我发明的装置以后,一打开,水便是热的。这个装置把本来将被浪费的冷水储藏起来加热,然后流出来,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水。”廖洪模说。
身怀多样绝技的动手达人
“在别人看来,花时间做这些似乎很累、很麻烦,但我感受到的只有激情和快乐。”廖洪模说。
“获得了5项专利,能不能把技术转换成生产力,这个要看机遇巧合。有厂家愿意生产,我也得考察对方是否有这个实力。”廖洪模谦虚地说,能够把自己的发明变为实际产品是愿望,但技术方面还要断地改进,现在用自己发明的东西久了,也会不断找到改进的灵感。
“廖洪模的动手能力,并不是单纯体现在搞发明上,其他方面,他也是手到擒来。”大渡口春晖路街道锦凤社区工作人员罗永虹介绍,廖洪模退休后,从零基础学习了画画、根雕,他的碳精画、根雕作品都相当传神。最厉害的是他一个人从设计到打线槽、贴瓷砖、贴墙纸,用了三个月装修完一套房子。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赵方敏 范圣卿 文/图
来源新浪新闻